中国的博客,走近我们的产品、技术和文化
Google 中国的博客,走近我们的产品、技术和文化
Happy Halloween!
2016年10月31日
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万圣节,
Google
也推出了精心准备的万圣节
Doodle
小游戏。这个小游戏讲述了魔法学院新生
Momo
从幽灵手中拯救整个学院的故事,玩家可通过用鼠标绘制不同的图案来拼出咒语,帮助猫咪
Momo
打败幽灵。
用鼠标画出不同的
“
咒符
”
这个小游戏所包含五个关卡,分别设置在图书馆、食堂、教室、体育馆以及教学楼屋顶,玩家可以通过绘制难度不断增加的符号,来帮助猫咪
Momo
战胜幽灵,最终拯救魔法学院。血量变低也不要怕,当头顶爱心符号的小猫幽灵出现时,只要用鼠标画爱心便可回血哦!
Doodler
透露,猫咪
Momo
的形象来自于团队成员
Juliana Chen
自己的宠物小猫。
猫咪
Momo
,主创团队的灵感之源
在早期的游戏设计中,还有很多未被采用的有趣元素,比如画出三角形的咒语可以召唤出一顶巫师帽、打败幽灵可以获得一颗糖果:
早期游戏场景模拟
大家的装备准备好了吗?
Happy Halloween!
Google 设计师谈新 Emoji 设计:专注性别平等
2016年10月28日
紧随
Android 7.1
系统和
Pixel
智能手机推出,
63
个专注于于女性职业形象的新
Emoji
也将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什么专注于女性职业形象?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Google
设计师
Rachel Been
与产品经理
Agustin Fonts
为你解答。
我们经常被人们问到
Emoji
是如何创造出来并为智能手机所使用的。作为专注于
Android
操作系统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佳文本体验,这当然就包括对
Emoji
的改进。因此我们希望分享在
Google
进行
Emoji
创作的流程,让人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职业表情符号方面选择专注于女性。
随着首款运行
Android 7.1
操作系统的
Pixel
智能手机的推出,我们新增了
63
个
Emoji
,专注于展现性别赋权和性别平等。我们对于这些新
Emoji
的推出感到尤为自豪,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参与了其中,还因为这能够引发富有意义的讨论,让人们以全新方式思考
Emoji
对性别平等的体现。
为什么专注于性别平等?
表情符号是全球语言的一部分。对性别平等展现的缺失喻示着女性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缺失。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唯一一家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希望做出改变的公司。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
《纽约时报》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和
宝洁
都提到了女性表情符号的范围之窄,且往往都是舞者、新娘和公主之类的形象。
通过将女性展现为摇滚明星、科学家和电焊工,我们看到了鼓励女性自我定义和梦想实现,改变职业性别代表的机会。
除新职业外,我们还为此前仅有男性或女性形象的
Emoji
增添了异性形象。现在,
Emoji
中有了女警察、男理发师和单亲家庭。为了更全面的体现平等,
Emoji
中现在还包括穿着紧身衣、戴着兔耳的男性舞者。只有覆盖全面,才能真正做到性别平等。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女性用户有了更多女性表情符号可以使用,还在于鼓励人们挑战
“
默认
”
的文化刻板印象。
这些
Emoji
是如何投入使用的?
女性职业表情符号提案节选
2016
年
5
月,我们向统一码联盟提交了推出新职业表情符号的提议。不同于普遍看法的是,统一码联盟并不是什么秘密组织。这是一个由多家科技公司组成的联盟,各家公司的代表会聚在一起讨论如何确保数码文本在平台间的共通性和可操作性。用户之所以能够在电脑上编辑电子邮件,在智能手机上阅读,并将其转发给位于日本的用户,是因为统一码联盟界定了被软件供应商采用的文本渲染规范。
由于
Google
是统一码联盟的成员企业,我们得以亲身参加有关提交推出女性职业表情符号提议的会议。提议演示是在统一码联盟成员召开季度会议的地方进行的,是个典型的公司会议室。提议通常会有
5-10
分钟的演示时间和
5-10
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过程井然有序,联盟成员会举手请求发言,并由一位委员会成员负责记录。
统一码联盟很快达成一致,认为我们的提议对现有的表情符号做出了必要改进,并对于用户有着很大的价值。联盟成员决定由
Emoji
应用方(
Google
、苹果、微软、
Twitter
等)组成一个工作组,来具体讨论
Emoji
的设计和实施细节。
我们亲身参与了这次会议,实际上
任何人都可以向统一码联盟提交提议
,统一码联盟会定期对这些提议进行审核。
审议阶段
审议
提议提交后的一个月内,为使最终推出的职业表情符号的整体设计达成一致,并在各个平台上都能被完全展现,
Emoji
应用方举行了每周例会。
Emoji
用户都知道,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发送表情时常会让人十分困惑(如
“
咧嘴笑
”
容易和
“
做鬼脸
”
混淆)。我们公开分享了我们的设计,从而确保不会产生如上班族符号与法官符号相混淆的误解。
ZWJ
应用示例
Emoji
的设计除了要有一致性之外,速度同样也要快。我们不想等到
2017
年夏天,也就是下一次统一码联盟发会布时再推出这些
Emoji
。因此,我们决定避免创造新形象(或统一码联盟所谓的代码点),而是采用一种名为
“
零宽连字符
”
(
Zero Width Joiners
)的方法将现有角色连接在一起。零宽连字符通过将现有的
Emoji “
粘贴
”
在一起来创造新的符号。此外,零宽连字符还拥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如果接收方没有新推出的
Emoji
,组合起来的新
Emoji
会被
“
拆分成
”
组合之前的符号。比如,女性飞行员符号会拆分成一个女性和一架飞机,以便旧款设备的用户依旧能够理解符号的意思。
各大科技公司并不会经常聚在一起快速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个问题,而这也让整个过程成为了非常独特的体验。我们的设计团队并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决定进行开放协作,即便这意味着每周都要参加一场早上
7:45
举行的视频会议。
我们就职业种类名单和零宽连字符序列达成了一致。名单正式确定后,我们开始讨论能够兼顾不同平台间
Emoji
生态系统风格多样性的一套设计系统。
设计过程
职业元素和道具
作为设计师,我们在最终决定这些
Emoji
的形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它们是否具有文化契合性?人们能否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思?它们能否正确反映所代表的职业?
起初,农民符号穿的是工装裤,医生穿的是绿色手术服,职场女性打着领带。由于我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与全球团队协作,我们很快了解到,工装裤仅是美国式农耕生活的代表(如油画《
美国哥特式
》
里的那样
),绿色并不是全球公认的医护服颜色,而打领带的女性形象显得非常违和。真正具有全球共识的是大卫
·
鲍威作为摇滚明星
Emoji
的形象。
医务人员和农民的符号修改前的形象
在服装方面达成一致后,我们制定了
Emoji
创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大原则:
少即是多
。
Emoji
通常都很小,添加过多细节只会让识别起来更加困难。我们制定了规范,让道具数量降到最低
——
比如,厨师符号的道具中没有烤箱,没有厨刀,没有平底锅,也没有一桌大餐,而只有一个煎锅和一个鸡蛋。
最终,我们将能够代表职业的元素限制到了三个:
1.
帽子或背景元素
2.
服装
——
包括面部道具
3.
物品和手势
经过精简的表现形式
除了易读性之外,隐喻也很重要
——
元素越具体,表情符号被重新解读的可能性就越小。电焊工符号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子
——
我们曾考虑在背景中添加一座工厂,不过这样的话,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
具体的职业和工作场所,而无法表达出制造或创造的意思。因此,我们没有将工厂加上去。
头部和肩部
。在决定选择肩部图像之前,我们考虑了全身图像和头部图像。头部图像只给我们提供了添加帽子和面部道具的空间,这让们难以呈现法官和老师形象的差别,但全身图像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为使
Emoji
更鲜明而易于理解,我们为其加上了肩部,从而能够添加服装、道具、帽子和面部彩绘。
对比全身形象和头部形象之后,我们决定采用肩部以上的形象进行设计
比例一致
。我们使人物比例和道具位置保持一致,从而确保这套
Emoji
的统一性。所有持有道具的符号都是左手拿道具,道具伸向外侧,从而避免与身体形象重叠后难以辨识。所有道具(煎蛋锅、画笔、扳手等)都尺寸相似,放置在框架右侧。我们还尝试让相似元素重复出现,来确保风格一致。例如,包含代码的显示器与老师的黑板有着相同的形状。
避免粉色
。由于我们旨在解决女性职业表情形象不足的问题,我们去掉了被认为具有过度文化特异性的元素,从而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对于女性表情符号来说,这意味着去掉化妆、性别服饰、粉色等元素。
如何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
人们乐见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的
Emoji
。因此,人物表情符号具有拟人性,有着不同的肤色和性别。不过,当前的表情符号性别仅包括男性和女性。
我们意识到,这种二进制形象并没有完整展现性别认同。在展现更有代表性的性别形象的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统一码联盟委员会正在积极讨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Emoji
在性别平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就此达成一致(因为我们已经达成了一致),而在于怎样将性别平等在表情符号中更好地展现。
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我们将继续努力。
未来呢?
作为
Google
员工和个人,我们致力于不断创新,为世界做出积极改变。因此,我们对创造通用语言的机会看得很重。
Emoji
不仅仅是可爱的形象,还是我们相互沟通的一部分,承载着各个性别在我们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致力于以公平、尊重、适当有趣的方式创造能够更好代表每个人的表情符号。
我们希望鲁斯
·
巴德
·
金斯伯格(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后在签署法院文书时都能加上一个法官
Emoji
。
Google数字营销大讲堂系列 7 | 广告效果衡量新定义
2016年10月26日
移动时代的数字营销正如火如荼,如何顺应潮流把握机遇?
Google
数字营销大讲堂系列,分享移动时代的大背景下,
Google
在数字营销方面的洞察帮助客户赢得商机、建立品牌。
移动时代,当消费者有消费需求时,尽管他们查找所需信息时会优先使用移动设备,但随后还是可能会切换到其他类型的设备继续消费历程。
事实上,
61%
的互联网用户和超过
80%
的在线千禧一代的整个购物过程会分阶段在不同设备上完成。
消费者的购买历程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设备、渠道和媒介也在这一历程中以更复杂综合的方式得以应用。因此,相应的衡量方式也需要及时跟上。
数字广告齐展身手,效果也需全面衡量
跨设备的衡量
三年前,
Google
引入了
cross-device conversions
,帮助营销者全面衡量消费者
“
先用一种设备或浏览器点击广告,然后再用另一种设备完成会话
”
的跨设备购买历程。
全球不同行业的广告主已使用跨设备洞察来获取更准确、更全面的表现数据,平均采用了这种衡量方式的会话高达
16%
以上。
跨数字渠道的衡量
借助
Google
的工具,营销者可以综合衡量投放到搜索广告网络和展示广告网络的广告,从而更清晰地了解顾客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方式。
这些洞察数据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所有同类会话都会显示在同一列,营销者可以快速对相关会话启用自动出价,达到优化目的。
衡量用户行为同样重要
营销活动外的用户行为衡量也同样重要。
Google Analytics
既能衡量从点击次数到销售量在内的一切表现,又能提供关于访问者如何找到并使用一个网站或应用以及如何吸引他们频频再
“
光顾
”
的洞察。
应用开发者可借助
Firebase Analytics
进行衡量,这是个免费并且没有任何限制的解决方案。其中,
Firebase Analytics reports
可帮助应用开发者清楚地了解用户的应用内行为,帮助他们在应用推广和性能优化方面作出明智的决策。
系列结语
:移动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变化,营销格局也日新月异,
Google
紧跟时代洞察消费者行为,为营销者推出了展示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移动应用推广等解决方案。至此,
Google
数字营销大讲堂迎来了最后一篇,但
Google
在营销方面的探索努力并没有结束,
Google
将继续帮助营销者洞察这个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赢得商机。
Google资深研究科学家Dr. Corrado: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手段,不是魔法
2016年10月24日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也被视为引领人类未来的新兴技术形态。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
Google
也希望跟大家分享自身的观点、技术和展望。今天,
Google
资深研究科学家
Dr. Greg Corrado
将和大家谈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Dr. Greg S Corrado
是
Google
机器学习资深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神经科学和可扩展机器学习,也是
Google Brain
项目的创始人之一。
"
我能深切地感觉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会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稳定发展逐渐壮大,将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产生巨大影响。这与互联网、智能手机当初的发展趋势极为相似,最终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
回顾机器学习发展的历史,
Dr. Corrado
谈到:
“
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缓慢成本过高等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程序运行的效率需求,机器学习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缓慢,没有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推出来。直到最近几年计算机运算能力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成本下降、应用更广泛,才改变了整个局面。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手段,不是魔法。
”
Dr. Corrado
认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机器学习也不隶属于某一品牌某一公司。在
Google
,人工智能是过去几年内部各领域的产品工程师们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工程师们通过学习使用这些技术来优化开发产品的系统,但使用这些技术的具体方式方法,每个领域因产品服务的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别。
”
比如,
Dr. Corrado
说到
Google Assistant
:
“
它实际上是一种如何与用户互动的全新视角。用户需要导航,
Google
就能满足导航的需求,用户需要获取某些信息,
Google Assistant
为他们提供信息,用户需要翻译,
Google Assistant
就为他们提供翻译服务。
”
“
当然,这里提到的所有服务都采用了机器学习的原理,但在建模方式、数据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需要不同的工程师在整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团队里负责他们各自擅长的部分。最终这些工具相互间的协同性越好,那么用户就越容易能体验到这一整套系统的一体化和整体性。
”
“
将技术传递给用户一直是
Google
创新和研发的驱动力,也是我们工作的首要原则和重点。
”
“Google
一直专注于如何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尽快让消费者开始使用这些产品并享受它们带来的益处,我们期盼这些技术能帮助人类挪出更多精力专注于工作中更为重要以及更能发挥创造力的部分。
”
人才需求
“
机器学习的秘密并不在于录入的数据,而在于人的创意和计算资源本身的创造性。
”
Dr. Corrado
还分享了
Google
相关产品的运作方式和技术原理:
“Gmail
智能回复(
Smart Reply
)的运作方式是根据收取的邮件,提取相关信息识别其中的逻辑和语境,来组织语言进行回复。目前能够实现的功能仅限于一些非正式的简短即时回复,但暂时还不能处理一些较为复杂和带有意图性的答复。
”
关于
Google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面的成就,
Dr. Corrado
坦言:
”2010
年之后,数据量的作用会变得并不明显,更多的数据也不见得能有更大的益处。即使是众所周知奇迹般的成就
AlphaGo
,其实也是使用的公开的围棋比赛资料和数据实现的机器学习。
”
“
目前行业遇到最大的困境在于没有足够的真正理解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师,以及有创新意识和商业头脑的人才,所以我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如何培养和寻找这样的人才。
”
Dr. Corrado
表示:
“
如今机器学习的瓶颈在于人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以及擅长并懂得如何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才。所以
Google
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在其余所有因素诸如充足的数据、免费的工具、资源和足够强大的计算机运算能力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人如何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他们的创新构想。
”
“
不仅仅是工程师们需要去学习如何利用机器学习,任何有创新思维的人,都可能会萌生出一些绝妙的想法,有些想法在五年前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到了明年技术就极有可能把它们变成现实,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工程师自身很难具备这样跨领域的能力,反而通过与那些思维和视野都更广的人合作,才能开发出很棒的产品。
”
行业发展
“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是分享我们使用的工具和科研成果,让全世界的人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实现他们关于未来的想象。
”
Dr. Corrado
说:
“
这是我们去年开始实行资源开放共享的部分原因,将
TensorFlow
这个
Google
内部使用的开发机器学习系统的工具,开源给尽可能多的从事相关研发的工程师以及其他富有创造力的人们。
”
“
未来
Google
还打算把自己开发的平台也通过云服务共享给公众使用,让其他开发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机器学习构想。他们可以通过
TensorFlow
使用我们提供的免费软件和工具,也可以用云服务运行他们自己构建的机器学习系统。
”
“
接下来,我们还会通过
API
提供一些预置好的机器学习子系统,这样开发者只需要再添加几行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比如翻译、图片识别等技术。开发者不需要成为机器学习的专家,就能开发自己的产品服务。
”
已在使用
TensorFlow
的公司
“
把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话题、面临的挑战进行公开讨论,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
前不久
Google
牵头与其他行业巨头建立了一个名为
Partnership on AI
的独立非盈利组织。
Dr. Corrado
表示
Google
希望促成一个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人类、社会、经济等互动的话题开放式的讨论平台,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讨论甚至是公开辩论。
Partnership on AI
成员
Dr. Corrado
感慨:
“
对于这个行业的所有公司来说,最好的消息就是:每个公司都人才济济,同时全球很多大学以及公司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不断尝试创新和研发,整个行业其实都从中受益。一家公司独大只会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更慢更低效。因此充分的开放和竞争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
”
纪念微生物学之父 Antoni van Leeuwenhoek 诞辰384年
2016年10月24日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生于1632年,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位微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位显微镜DIY大师。在他亲手打造的显微镜透镜里,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00多倍的放大率。也正是他,发明了单透镜显微镜,并在一滴水中看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天,是安东尼·范·列文虎克诞辰384年,Google以Doodle纪念这位微生物学创始人,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Google发布最新购物者洞察,助力品牌赢在购物季
2016年10月20日
“
双
11”
、
“
双
12”
、黑色星期五、圣诞季
......
大波折扣正在逼近,许多爱
“
血拼
”
的小伙伴已经摩拳擦掌,只要是心仪品牌的最新动向、必买产品、最实惠的购物方式都尽在掌握。不过,这些
“
购物达人
”
到底是什么样?品牌又该如何吸引他们,赢在购物季?
Google
来支招。
“
购物达人
”
大揭秘
1.
愿意拥抱新事物
去年假日中,超过
50%
的购物者表示,他们对购买来自新零售商的产品持有开放态度
[1]
。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购物的人群中,有超过
3/4
的人对网上新出现的零售商和品牌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
[2]
,且有
76%
的人进行搜索后,改变了他们在零售商或品牌上的选择
[3]
。
2.
移动端是他们的
“
缪斯
”
过去,人们在购物时会浏览产品目录或查看商店橱窗获取灵感,而现在,移动端成为了购物达人的灵感源泉。如今,有超过
50%
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移动搜索发现了新品牌或新产品
[4]
。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购物的人群中,
64%
的人会在走进商店之前通过移动搜索获得灵感
[5]
。此外,在使用移动端收看视频的人群中,也有
1/4
的人会在商店内,或在浏览商店官网时观看
YouTube
视频,从而更好的做出购买决定
[6]
。
3.
渴望最好而不是最廉价的产品
如今,购物者更渴望买到最好的产品而不是最廉价的产品。在上一个假日购物季,与
“
最好礼物
”
相关的移动搜索量同比增长了
70%
,而与廉价或实惠礼物相关的移动搜索量仅同比增长了
35%
左右
[7]
。同时,购物者还愿意通过研究来做出最佳决定:在
YouTube
上,产品评论视频的移动观看时长同比增长了
60%[8]
。
此外,购物达人不仅渴望最好的产品,还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独特性。在上一个假日购物季,与
“
独特礼物
”
相关的移动搜索量增长了超过
65%
,而与
“
炫酷礼物
”
相关的移动搜索量更增长了
80%[9]
。
4.
移动端是他们的
“
敲门砖
”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移动端进行购买,但目前,移动端仍主要还是购物者前往商店的
“
敲门砖
”
。事实上,
76%
在智能手机上搜索附近商店的购物者会在一天内前往商店,且
28%
的搜索会转化成购买
[10]
。
同时,购物者进入商店之后,还希望获得无缝的体验:超过
40%
的智能手机购物者希望零售商在线上自动提供购物相关信息,比如产品位置、特别折扣或相关产品
[11]
。
5. “
血拼
”
到底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购物达人们都有一股
“
血拼到底
”
的精神。去年,仅在移动端上,与
11
月
1
日相比,
“
黑色星期五
”
和
“
网络星期一
”
的线上转化率就分别提升了
30%
和
50%[12]
。
So,
品牌如何吸引购物达人,赢在购物季?
1.
全球购物热,借势要乘早:如今,购物季已是全行业的狂欢,各行各业都会参与其中。并且,购物季已经开始的更早,结束的更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难逢的机遇,品牌一定要早做准备,尽早吸引目标受众,为购物季蓄势待发。
充分利用网络世界中的展示广告资源,扩大品牌广告展示的覆盖面,就可有效帮助品牌占得购物季的市场先机。
Google
展示广告网络庞大的覆盖面,可以帮助品牌有效触及更多目标受众,在购物季采购峰值来临前,充分挖掘出潜在消费者的购物欲,加深他们对品牌自身及品牌活动的了解。此外,品牌也可借助一些创新的广告形式,如视频广告,吸引消费者并更好的引起共鸣。
YouTube TrueView
视频广告,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品牌脱颖而出。
2.
品牌渗透,移动为先:移动时代,消费者在移动网络购物过程中,往往以手机
App
为主,手机网页也常与
App
同时使用。为此,品牌需要同时利用移动应用和移动网页广告来牢牢把握购物季的商机。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交互使用多种设备,成为跨屏用户,品牌需要做到无处不在,使用一系列的搜索和视频广告在各个数字接触点吸引购物者。
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可以使用移动竞价调整来确保品牌的时刻覆盖。在搜索广告方案方面,品牌也可以在扩展文字广告中使用移动
URL
引导移动用户访问品牌网站的正确页面。
3.
对竞价进行高效管理:如何在提升投放效果的同时,获得最好的
ROI
,也是品牌在赢得购物季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品牌可以使用智能竞价,来实现绩效最大化。
Google AdWords
或
DoubleClick Search
中的智能竞价功能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4.
让品牌进入
“
购物清单
”
:随着购物者对网上新出现的品牌持有越来越开放的态度,品牌可以通过类别关键词等受众定向工具帮助购物者发现品牌和产品。此外,在
YouTube
上,品牌还可以通过
TrueView
视频探索广告,定位到与品牌相关的
YouTube
搜索页。
5.
不错失每一个潜在购物者:每天,品牌都要监控预算,并观察点击率,从而确保不会错失愿意购买的购物者。随着转化率的提升,品牌需要增加竞价和预算,并在假日购物季过后继续进行宣传推广。最后,还可使用门店访问量或门店销售额来统计线下销售额,以此更好的衡量线上线下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Google/ Ipsos, Post Holiday Shopping Intentions Study - Total Shoppers Report, Jan 2016, Base: US Holiday Shoppers, n=1,500
2. Google/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Micro-Moments Survey, US, July 2016, Smartphone shoppers = 1000, Same store shoppers = 801
3. Google/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Micro-Moments Survey, US, July 2016, Smartphone shoppers = 1000
4. Google/Ipsos, "Consumers in the Micro-Moment," Wave 3, U.S., n=1291 online smartphone users 18+, August 2015.
5. Google/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Micro-Moments Survey, US, July 2016, Smartphone shoppers = 1000
6. Google-commissioned Ipsos Brand Building on Mobile Survey, U.S., December 2015 n=1000, 18-54 year olds
7. Source: Google Search Data, Apparel, Home & garden, Beauty & personal care, Computers & electronics, Gifts, Toys & games, Photo & video, Nov-Dec 2014 vs Nov-Dec 2015, United States.
8. YouTube data, U.S., Classification as a “Product Review" video was based on public data such as headlines and tags, and may not account for every such video available on YouTube, Nov - Dec 2014 and Nov - Dec 2015
9. Google Search Data, Apparel, Home & garden, Beauty & personal care, Computers & electronics, Gifts, Toys & games, Photo & video, Nov-Dec 2014 vs Nov-Dec 2015, United States.
10. Google/Purchased Digital Diary: How Consumers Solve Their Needs in the Moment, May 2016,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Smartphone users = 1000. Local searchers = 634, Purchases = 1,140
11. Google/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Micro-Moments Survey, US, July 2016, Smartphone shoppers = 1000
12. Google Analytics Shopping category data, Nov 1, 2015–December 14, 2015, United States
標籤
编程之夏,UR
创新
创意改善社会 公益温暖中国
促进智能能源利用
大学
谷歌翻译,即时相机翻译,Instant Camera Translation
谷歌十周年系列
谷歌艺术与文化
观妙中国,Shadow Art,智玩皮影
广告
广告安全
互联网,Internet
科技
女性开发者
社会
视频广告
数据中心
数字营销
搜索
网站管理员
文化研究所
艺术计划
音乐搜索
愚人节
增强型广告系列
智能隐形眼镜项目
中小企业
adexchange
Admob
admob sdk
Ads
Adsense
AdWords
android
android m
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
App Inventor
Calendar
cardboard
CES
Chrome
Chrome Web Store
Chrome,Chrome实验
Chrome实验
CI
Code Jam
corporate
Creative
Cross-device
Cultural Institute
culture
Data Center
DevArt
Developer
display
diversity
Doodle
DoubleClick
G+
G2G,Culture
GA&C
gaming
Global Impact Awards
Gmail
Gogle科学挑战赛
Good to Know
Google Ads
Google AdWords
Google Analytics
Google Art Project
Google Arts & Culture
Google Code-in竞赛
Google Demo Day Asia
Google Docs
Google Doodle
Google Drive
Google Drive 云端硬盘
Google Fiber
Google Font
Google for Startups
Google Green
Google I/O
Google Image Search
Google Keep
Google partners
Google Play
Google Science Fair
Google Search
Google Top Contributor Summit
Google Translate
Google Trend
Google Trends
Google Zeitgeist 2012
Google安全系统
Google博士生奖研金
Google翻译
Google奖学金
Google杰出贡献者峰会
Google科学挑战赛
Google网站管理员
Google网站管理员,Webmaster
Google文化研究所
Google在线营销挑战赛
Google中国教育高峰会
IME 输入法
Innovation
Made with Code
maps
mobile ads
mobile ads sdk
Modoo
moonshot
native ads
Nexus
programmatic buying
Project X
Pwn20wn及Pwnium3 黑客大赛
Remarketing. Ads
Search
Security
smb
Solve for X
Street view
student
UR
VR
Web Platform Docs
web security
Webmaster
year in search 2014
YouTube
zeitgeist
博客归档
2025
3月
2024
12月
11月
10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23
12月
11月
10月
9月
5月
4月
3月
2月
2022
11月
10月
5月
4月
2月
1月
2021
10月
9月
5月
4月
3月
2月
2020
12月
5月
4月
3月
2019
10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018
12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3月
2月
1月
2017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6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5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4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3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2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1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10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09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08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07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2006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