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24 小时"
2007年3月20日
这样的例子其实经常发生,不过今天追踪看完的这线索实在是太精彩。
一个邮件,六十一个回复,历时四十八小时。参与的人有一打,来自公司内部四个不同团队,两个大洲。
起始邮件于前天晚上十点四十七发出,发给两个群发地址,报告一个数据中心的某些服务器有延迟问题,而且情况越来越糟。常见的一些原因都被排除了,希望大家帮忙诊断解决。
第一个回复罗列了一些数据以及十一项可能的原因。
第三十七个回复于昨天晚上七点零三发出,届时,收信人那一栏里除了早先的群发地址和最早的发信人地址,已经又有了十二个个人邮件地址(参与者中甚至有本来应该在度假的一个家伙,另外,他还拉来了一个同事帮忙,因为他无法上公司内网查找数据来做他推测的依据);一个暂时缓解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推出,出问题的服务器已经开始有好转迹象。接下来的二十四个回复着重于找出问题根源,以求彻底清除这个问题。刚刚我去查看了一下,发现又多出来两条回复,虽然问题似乎依然没有找到,但是罗列问题根源的单子已经从第一个回复里的十一个减到了一个。
所有这些讨论都有数据做根据、有推论、有解决方案。否定别人方案的回复同样有数据做依据。大多简短精练。没有人提"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没有指责,没有扯皮,没有任何无谓的牢骚。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因为这个特殊的问题而自发的组成了一个团队,所有人都关注大家提供的数据,严谨的推论,简单的是或者不是,一切都一目了然。从始至终,没有任何总管或者领导进来插话、发号施令或者做决定。无论提问或者坚持己见的人资历深、浅,所有的疑问都被一视同仁,都有详细耐心的解释和数据来提供反证或者确证。直到一个大家认同的方案得到认可,经小范围测试没有出意外后,立刻实施推出。我虽然不很明白问题涉及的所有技术细节,但是能够观看这种快速传递的思想拳击,还是很过瘾的。
除了最终解决问题之外,这种邮件可以让每个参与讨论的人甚至我这样的观众都学到了新东西。
这是公司一直推崇的"控制中的混乱"这个原则的体现。
没有层层上报、领导指派,这里鼓励人人都能自发的参与,平等和谐甚至快乐的合作解决问题。
这个例子并不是特例。邮件箱里,打开任何邮件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氛。这种专心解决问题、没有任何自我、没有名利,看到的是孩童样的好奇心,危急中搭一把手的善意,和终于解决疑问的快意。没有人有隐瞒绝活的习惯,新人问"怎么做这个"立刻有人说"这样这样这样就好"或者说,找 A 吧,他会告诉你。而 A 绝不会漠视你的困难。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种文化这种环境是怎么来得?来自一群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人,喜欢猜谜的人,喜欢“顺藤摸瓜;)”的人,而且十分好奇并且为技术狂热的人。记得小时候学的"人民当家作主人。"只有觉得自己是主人的人才不会推卸责任、才会责无旁贷、才会全力以赴、才会纯粹。
另注:标题中的“24 小时”是因为写这篇文章是觉得《24 小时反恐》中紧张、刺激挺像解决问题过程中思想拳击的精彩、过瘾,故由此得出此文标题。